南京长江隧道5月28日正式通车运营。作为隧道的设计者,中国铁建铁四院南京长江隧道总设计韩向阳说,与其他的越江隧道相比,南京长江隧道难度系数更高,自主创新比重也更高,开挖的每一米,几乎都伴随着世界级难题的技术攻关。
南京长江隧道穿越长江的左右线盾构隧道总长度为6042米,具有盾构机械直径超大、隧道水压高、地层透水性强、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。“在水底65米深处,隧道一个指甲盖大的面积就要承受6.5公斤压力,这在世界水下隧道历史上也是罕见的。”韩向阳告诉记者。
为设计好这一具有代表世界水平的过江隧道,铁四院组成了强大的设计团队,先后投入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,设立了10余项科研课题,联合有关院校解决了高水压、高透水层条件下保证隧道100年不漏水的世界性难题。
管片混凝土是隧道的“躯体”,要保证100年“金身不坏”。铁四院在南京长江隧道管片混凝土中,首次在国内大规模使用了合成纤维,使其抗裂和防火性能得到提高。他们还在工地现场就地取材,用施工管片环进行1∶1多工况模拟加载试验,研究管片受力特性,成功解决了大直径盾构管片结构设计难题,施工、运营期间管片结构的使用安全得到了确保。地层高透水性以及高水压,带来了结构防水的难题。铁四院联合西北橡胶研究院、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,对管片接缝防水进行试验,完成了密封垫的选型和设计。开发出“聚醚聚氨酯防水条”,完全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,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,填补了国内产品的空白,解决了高水压、高透水层条件下,隧道100年不漏水的世界性难题。此外,隧道结构也是个“生命体”,也有它的“生老病死”。铁四院为南京长江隧道量身定做了一套健康监测系统,随时监测隧道结构混凝土、钢筋等的内部受力、变形情况,并通过专家系统自动诊断、报警并提出“处方”,这在国内大型隧道建设中是第一次系统、全面使用。